《杭州日報》記者 齊航
城市周刊:聽說您現在還保持著每天早上7點多來上班的狀態,是一種習慣嗎?
黃來興:幾十年都是如此,確實習慣了。我這個人也沒什么業余愛好,每天坐在辦公室里,心里就覺得踏實。
城市周刊:您認為亞太機電能從一家小社隊企業,一步步做大做強的內在原因是什么?
黃來興:從企業自身來說,關鍵還是堅持技術驅動和人才為先,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根本上還是靠人。亞太機電是從一家社隊企業成長起來的,曾經**的困擾就是人才奇缺,1993年以前連一個中專生都沒有。我們原先只能招到沒有考上大學的高中生,然后自費送他們到大學委托培養,如此積累科研人員。后來大學不包分配后,我們立馬到大學里去招募科研人才,當然最初只能招到一些排名靠后、偏遠地區大學的學生。隨著企業的一步步發展,人才學歷和層次也不斷提高,現在做汽車電子這塊的研究生比例基本上達到三分之一。
城市周刊:看得出來您非常重視人才的招募和培養,但如今人力資源也變得日益市場化,那么亞太機電如何將人才留住、用好?
黃來興:在高端人才的招募和任用上,需要更加不拘一格。在我們企業高端人才極度匱乏的時候,曾經有一個老天津大學的肄業生,去別的公司求職四處碰壁,但我十分看好他的專業能力,果斷把他招了進來,這在那時是十分大膽的。另外制動器關乎行車安全,在生產工藝、精度上要求嚴格,這就需要保持一線職工的穩定性?;鶎訂T工進進出出,企業肯定搞不好。我們是蕭山**家讓養老保險覆蓋一線職工的企業,為大專以上員工繳住房公積金。之所以設定大專這個門檻,也是希望為員工自我提升提供激勵。
城市周刊: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明顯放緩,您怎樣看待這一市場環境變化對我們企業的影響?
黃來興: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增速的放緩是受多種因素影響,包括經濟整體增速的下行,多個城市的限行和限牌等等。但我覺得中國汽車市場仍然有不小的增長空間,特別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,汽車保有量還會繼續上升,未來全年產銷量達到3000萬輛是完全有可能的。而我們也不會脫離汽車零部件生產、服務配套這一老本行,但是會不斷推動產品的高端化、輕量化、數字化和智能化。